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专区-99国产综合精品麻豆-真实免费在线观看99热-av日韩在线免费观看

當前位置: 首頁 學校要聞 正文

學校要聞

與雷鋒精神同行——解讀“雷鋒傳人”郭明義

發(fā)布時間:2012-03-05來源:xg2 訪問量:

這是歷史的巧合。鞍鋼工作,部隊當兵,是雷鋒和他共同的履歷。而送他們走進綠色軍營的,又是同一個人。

這是歷史的必然。當他以雷鋒為榜樣,從雷鋒精神這座精神寶庫汲取動力,全心全意奉獻人民時,他便跟雷鋒一樣,成為人們的道德楷模。

20多年來,郭明義一直仰望著雷鋒這座道德豐碑,高舉著雷鋒精神的火把,做“雷鋒傳人”,把道德信念的堅守與人生的充實、快樂、幸福統(tǒng)一起來,把助人為樂變?yōu)槭姑?、習慣和生活方式,把一個共產(chǎn)黨人的崇高精神彰顯得光彩照人。

“現(xiàn)在,我經(jīng)常幸福得落淚!”

奉獻:郭明義的幸福之道

15年風雨無阻,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;16年從不間斷,為失學兒童和受災(zāi)群眾捐款12萬元,資助180多名特困生;20年雷打不動,累計55次無償獻血(含血小板),總量相當于成人血量的10倍……

這些早已為人們熟知的數(shù)字,每天都在變化著,因為他的善行每天都在延續(xù),愛的故事每天都在發(fā)生。

2月1日8點,中國醫(yī)科大學一院神經(jīng)外科病房。劉倩倩正等著被推進手術(shù)室,接受手術(shù)。丈夫教富忱安撫著有點緊張的劉倩倩。

此時,教富忱接到了郭明義打來的電話。郭明義告訴教富忱,他的愛心團隊又籌到了一筆錢,會馬上送到。

13點30分,手術(shù)成功。劉倩倩睜開眼睛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:“謝謝郭明義和他的愛心團隊,給了我第二次生命?!?/p>

劉倩倩在2010年底被診斷出患有腦膜瘤。去年4月,教富忱和劉倩倩受到郭明義和他的愛心團隊幫助,成功地摘除了她右腦的兩個腦瘤。左腦還有一個腦瘤,需右腦恢復好之后才能進行第二次手術(shù)。在等待第二次手術(shù)的這半年多時間里,郭明義和他的愛心團隊,經(jīng)常給教富忱和劉倩倩多種幫助,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。

截至2月27日15點52分,郭明義微博粉絲達6274831個。全國有數(shù)萬人通過微博追隨他,加入了愛心團隊。

郭明義的微博萌發(fā)著善的種子,積聚著愛的力量。

臨近3月5日學習雷鋒紀念日,郭明義的活動日程排得格外滿:在工作之余參加解放軍空軍某部隊的愛心團隊成立儀式,帶領(lǐng)600名官兵現(xiàn)場采集造血干細胞樣本;組織遼寧省臺安縣“滿天星”愛心分隊隊員與66名貧困生“一對一”結(jié)對子,為孩子們捐贈生活費和學習用品……

現(xiàn)在,郭明義愛心團隊有160余支分隊,分布在全國14個省份,志愿者總數(shù)6萬余人,并且每天都有志愿者加入。

“又是上班,又做公益,還要參加各種活動,沒日沒夜操勞,這么累,你覺得幸福嗎?”記者問他。

他臉上滿是莊嚴和真誠:“現(xiàn)在,我經(jīng)常幸福得流淚。因為,以前我個人做好事,很多人不理解、說我傻,現(xiàn)在沒有人說了,還有那么多幫我、跟我一塊做好事,又幫了那么多人,能不倍感幸福嗎?!”

“看到礦山,也看到了爸爸”

礦山:郭明義的生命之根

鞍鋼齊大山鐵礦的礦坑像一個巨大的盆,最底部距地面150多米,冬冷夏熱。

2月10日,記者乘坐職工通勤車,沿著蜿蜒曲折的盤“坑”公路來到礦山底部。偌大的采場里電動輪汽車、碎石錘、推土機來回穿梭,司機們坐在冬有暖風,夏有空調(diào)的駕駛室內(nèi)。只有頭戴“雷鋒帽”、身穿厚重棉衣的郭明義在曠野中指揮著各種車輛進行修路作業(yè)。

在鞍鋼最為艱苦的工作環(huán)境里,郭明義一干就是16年。

工友們都說,別看老郭經(jīng)常上報紙、上電視,回到班上一點兒都不含糊,“你看,每天七八個小時的班,就他一個人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室外,都快成冰人了。下班之后他照樣去浴池為我們搓澡,一點兒都沒變。”

今年大年初一一大早,剛從北京趕回來的他就出現(xiàn)在工地上。工友們都勸他趕緊回去睡一覺,別那么辛苦。

“習慣了,一早上要不到礦山來轉(zhuǎn)轉(zhuǎn),不來看看你們,我回去睡覺不踏實?!?/p>

他有篇文章寫道:“我的家住在礦山腳下,小的時候跨出家門就爬山。看到礦山,也看到了爸爸。沸騰的礦山,迷人的礦區(qū),可愛的礦工,留下我的夢,我的愛,我的歌……”

礦山是他的生命之根。他對礦山的愛,是從根上生出的,滲透到骨子里。

鞍鋼集團礦業(yè)公司齊大山鐵礦的采場公路蜿蜒曲折長達40多公里。而這些公路,是維系礦山生產(chǎn)運行的“血管”,承擔著每年5000多萬噸采剝總量、1500多萬噸鐵礦石的轉(zhuǎn)運和輸出任務(wù)。

在過去的16年里,郭明義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,5點多步行40多分鐘到達采場后,馬上安排值班職工,對生產(chǎn)的關(guān)鍵道路進行搶修。8點,白班職工到崗后,他集中指導整修全采場的道路。郭明義幾乎每天都和職工搶在下午1點之前把道路修好才吃午飯。之后,他還要在采場主要道路上,再步行檢查一遍,仔細觀測每一處道路的平整度、坡度和寬度,然后趕回辦公室制定下一步修路計劃。由于齊礦生產(chǎn)壓力大,采場道路調(diào)整特別頻繁,一有會戰(zhàn)時,他常常要在采場里工作到天黑才回辦公室,回家就更晚了。

就這樣,他每天工作都在10個小時以上,無論雙休日、節(jié)假日,還是個人家中有事;無論是漫天飛雪,還是大雨滂沱;無論是烈日當頭,還是冰天雪地,16年中,沒有什么阻擋過他堅定而匆忙的步履。僅義務(wù)奉獻的工作日,就將近1900個,相當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。

在這樣艱苦的環(huán)境中,他從37歲開始干起,如今已53歲。16年里,他從未有過離開這一艱苦崗位的念頭。當領(lǐng)導考慮到他年齡大了,想給他調(diào)換一個相對輕松的崗位時,他也主動謝絕。

“雷鋒精神,我永遠的追求!”

雷鋒:郭明義的動力之源

雷鋒和郭明義,都有過在鞍鋼礦山工作、在部隊服役的經(jīng)歷。而介紹他們走進綠色軍營的,是同一個人:余新元。

余新元,是遼南地區(qū)為數(shù)不多至今仍健在的老紅軍之一。雖然已90歲高齡,說起話來聲如洪鐘、思路清晰。他說:雷鋒能當兵,是用“釘子精神”爭取來的,郭明義則是懷著“雷鋒夢”入伍的。

1977年1月,看《雷鋒的故事》長大的郭明義央求父親同意他參軍。推薦他走進綠色軍營的,就是17年前把雷鋒送進部隊的老紅軍余新元。

1977年入伍后,郭明義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縣部隊服役。冬天,每天早上,郭明義都是第一個起床,冒著嚴寒外出挑水。扁擔上的水桶不時擺動濺出水來,灑在衣服上結(jié)成冰,挑水回來時他的身上經(jīng)常掛著冰塊。挑滿水缸后,又忙著砍柴、生爐子、燒水,讓戰(zhàn)友們起床后馬上就用上熱水。

有一次,郭明義在廣播中聽到云南某地發(fā)生大地震的消息,馬上把自己入伍以來積攢的100多元津貼費,全部寄給了災(zāi)區(qū)。

每次為部隊或地方運送物資時,他既是駕駛員,又是裝卸工,忙前忙后,一刻不停。在承擔部隊戰(zhàn)備機動任務(wù)期間,他一邊自己獨立駕車運送物資,一邊幫助其他戰(zhàn)友維修車輛。

服役期間,郭明義5次獲得嘉獎,并被評為“學雷鋒標兵”。復員時,部隊首長說:小郭啊,你是黨員,又是全師的學雷鋒標兵,到地方后可不能給部隊丟臉啊!郭明義說:“30多年過去了,這句話始終回響在我的耳畔?!?/p>

30多年來,他先后擔任礦用汽車駕駛員、團支部書記、宣傳部干事、統(tǒng)計員、擴建辦英文翻譯、采場公路員等工作,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(yè)業(yè),干一行、愛一行、鉆一行,把工作當事業(yè),把職責當使命。

2011年6月10日,撫順雷鋒紀念館聘請郭明義為名譽館長。他說:“雷鋒是我的精神偶像和精神向?qū)?,是雷鋒激勵著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(wù)之中;也是雷鋒幫助我在人生道路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快樂和幸福?!?/p>

網(wǎng)友“海小棠”問他:“很想知道在您的心里,雷鋒精神到底意味著什么?”他說:“無私奉獻、助人為樂、愛崗敬業(yè),在平凡的崗位上、平靜的生活中,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人生?!?/p>

“我還是以前的‘老郭’,以前的‘明義’”

忘我:郭明義的人生境界

“50年,走在雷鋒身邊的人很多。我感到他們有個共同特點:忘我。郭明義最難得的是:一個人默默地奉獻時,不在乎別人嘲諷;當都知道他是道德楷模了,仍平靜如初,不以此向社會索取半點身外之物,一如既往地做為別人該做的事。因為,他心里原本就沒有自己的那點事兒?!?/p>

說這話的,是第一位采訪雷鋒老班長喬安山的老新聞工作者。

上世紀90年代,郭明義在一些人眼里被視為“異類”,他一心干活、一心做好事的舉動,反而成為人們說笑的故事。然而故事的主人公卻“傻”勁不改,依然故我。

他的工作崗位越走越艱苦,和他一起學習英語的同學,出國的出國、當領(lǐng)導的當領(lǐng)導。相比之下,他顯得“吃虧”,但老郭很淡然:我并不認為我是越走越低,這只是不同崗位的變動,能夠在一線工作說明我干得不錯,而且我感到快樂。

郭明義事跡被廣為傳頌后,確實也得到過各級組織的獎金、慰問金和各種組織、個人捐贈給他本人的資金,總計達20多萬元。但郭明義沒有往家里拿一分錢,沒有給個人用一分錢,全部交到礦里的黨費賬戶里,由負責黨費收繳管理的同志保管。

單位考慮到郭明義工作繁忙,要給他配一輛專車。但他堅決不肯:“我習慣了每天走著到現(xiàn)場,每天步行勘察路況,每天和工友在一起,還是把車配給更需要的同志吧。”

成為全國典型后,礦上決定給已經(jīng)讓出3次福利分房機會的郭明義分一套新房,都裝修好了,他就是不入住。他說,“如果心窄,給1萬平方米的房子,也不會覺得寬敞。”

他的家,還是那個40平方米的房子。室內(nèi)多進幾個人,連站的地方都沒有。一張老式雙人床、一臺電視機、一臺電腦、一張窄桌、一把木椅、3個圓木凳,墻上掛著一幅世界地圖和一朵寫著光榮二字的紅花,原汁原味地呈現(xiàn)出上世紀80年代夫妻結(jié)婚時的模樣,簡簡單單、樸實無華。

其實,郭明義是一個有文化、有才情的人。他的英語流利、純正,他喜歡文學創(chuàng)作、愛好散文和詩歌,他常常在礦山里朗誦自己創(chuàng)作的詩歌。他的浪漫情懷和理想主義色彩,與他的淡泊名利、樸實無華相映成輝,透出明晰是非的大智慧。

他的妻子孫秀英說:我覺得我們生活挺富足,每月兩人收入加起來近6000元,平常開銷在2000元左右,一般一年用在資助上的錢會在15000元至20000元左右,并沒有什么過大的經(jīng)濟壓力。

郭明義在全國巡回報告后,有的工友擔心老郭會不會變。他堅定回答:“我還是以前的‘老郭’,還是以前的‘明義’。你們要監(jiān)督我,多做好事、多做善事,這樣我心里會更舒服?!?/p>

郭明義說,我一不圖權(quán),二不圖利,如果說出名對我有什么好處的話,就是能帶動更多人愛崗敬業(yè),奉獻愛心。

“明義,明義,明白的是人生大義。作為社會一員,他至善忘我;作為共產(chǎn)黨員,他忠誠無私;作為普通工人,他愛崗敬業(yè);作為大寫的人,他追求純粹?!本W(wǎng)友這樣評價郭明義。

(來源 人民日報)

關(guān)閉

聯(lián)系方式

地址:杭州市蕭山區(qū)寧圍街道耕文路418號

版權(quán)所有:浙江同濟科技職業(yè)學院 

浙ICP備 09106454號-1  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10902002158號

官方微信